2022年8月23日,广州日报在报道2022年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学术年会上提及「传统康复设备多在医院、医养机构等场景下使用,体积大,使用程序相对繁琐。窦祖林教授介绍,通过采用小巧便携式可穿戴智能康复设备来改善功能,已成为国内研发的一大热点,例如广东医疗团队研发的超小型医疗级中频脉冲按摩仪可容纳20种医疗康复处方,随身贴在相应的位置进行理疗,方便患者、亚健康人群、运动人群在家庭、办公室、旅途等场景下使用。

广州日报|超小型医疗级中频脉冲按摩仪医点心可容纳20种医疗康复处方,随身理疗!

△广州日报报道医点心

附:原文内容

康复医学是国家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近年来,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,也存在着准入需规范、诊疗“同质化”有待提升等问题。 

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从8月19-21日在穗召开的中国康复医学会粤港澳大湾区康复医学论坛暨2022年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学术年会上获悉,国内康复医学标准建设工作刚刚起步,中国康复医学会今年将推动加快相关标准的申报和编制。

除了“救命治病”,

“恢复功能”也很重要! 

此次论坛采取线上、线下同步举行的方式。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、中国康复医学会会长陈立典教授等国内相关领域的院士、业界“大咖”莅临大会,现场两千余名及线上5万余名参会代表齐聚一堂,共享学术盛宴。

广州日报|超小型医疗级中频脉冲按摩仪医点心可容纳20种医疗康复处方,随身理疗!
广州日报|超小型医疗级中频脉冲按摩仪医点心可容纳20种医疗康复处方,随身理疗!

中国康复医学会监事长、党委副书记牛恩喜教授致开幕辞时表示,“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、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,在康复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高端引领的作用。”

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学科带头人燕铁斌教授指出,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,人们对生活质量有更高追求,不满足于患病后通过临床医疗“救命、治病”,“而康复医学专业人员通过长期的护理和训练,可以让病人恢复功能,改善生活自理能力,从而提高生活质量”。

广州日报|超小型医疗级中频脉冲按摩仪医点心可容纳20种医疗康复处方,随身理疗!

不过,随着康复医疗的使用场景更加多元化,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从业行为。“有什么样的情况可以进行康复治疗?适合采用哪些康复治疗手段?什么样的人可以从事康复治疗?不同机构能够开展哪些康复治疗技术?”这些问题亟待得到权威解答。

燕铁斌介绍,近年来,中国康复医学会制订了多项团体标准,将规范康复医学在综合医院、中医院、医养机构、社区等场景下的应用,提升康复水平。

有氧运动可改善老年痴呆认知功能恢复

会上介绍了关于康复医学的最新科研进展。国内研究发现,有氧运动可以改善阿尔兹海默症(俗称“老年痴呆”)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,可减轻、延缓帕金森患者的脑萎缩,运动治疗可通过运动器官-脑轴释放神经营养因子调控神经再生。

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、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会长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窦祖林教授介绍,本次论坛设置了疼痛康复、呼吸康复、物理治疗等21个分论坛,涉及临床康复、康复亚专业、康复服务等领域。康复同仁齐聚一堂,围绕康复医疗创新技术应用、智能化系统赋能康复医疗等主题开展学术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研讨。

由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主办的 “2022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创新成果展”活动,申报项目展开激烈角逐,经过专家遴选,最终12个项目入围,其中5个优秀项目在会议现场进行路演。

广州日报|超小型医疗级中频脉冲按摩仪医点心可容纳20种医疗康复处方,随身理疗!

传统康复设备多在医院、医养机构等场景下使用,体积大,使用程序相对繁琐。窦祖林教授介绍,通过采用小巧便携式可穿戴智能康复设备来改善功能,已成为国内研发的一大热点,例如广东医疗团队研发的超小型医疗级中频脉冲按摩仪,可容纳20种医疗康复处方,随身贴在相应的位置进行理疗,方便患者、亚健康人群、运动人群在家庭、办公室、旅途等场景下使用。

文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任珊珊 实习生:石哲林、李若南 通讯员:周斌瑜

图片由学会提供

广州日报·新花城编辑:李津

参考原文:

https://pc.gzdaily.cn/amucsite/pad/index.html#/detail/1912036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020-37574926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8:0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公众号